(中國家電行業:工業設計“大夢”誰先覺醒?)
20多年前,伴隨著中國家電業發跡的腳步,“工業設計”這個概念第一次被廣泛引入中國,然而,其后連續數年內,家電產業在供不應求的狀態中高速發展,“工業設計”卻逐漸被人們遺忘在規模戰、價格戰的“制造大夢”中……20多年過去了,當中國成為全球制造基地,當價格戰不再是市場惟一手段,當國際化道路迫在眉睫的時候,“工業設計”能否成為“海爾們”發展之路上更有意義的戰略戰術呢?
全世界頂尖的工業設計師們第一次將目光聚向中國家電業——海爾的“三超雙新風”空調獲得了2006年德國iF工業設計大獎,海爾不僅成為全球空調類產品惟一的獲獎企業,也實現了該獎項成立53年以來中國家電品牌“零”的突破。
此前不久,美的榮事達合資公司與臺灣著名工業設計公司浩漢(ROVA)公司簽下了長期的戰略合作協議,而美菱也首次特設了工業設計研究室,用以專門對冰洗產品的設計研發……
“毫無疑問,競爭到今天這一步,‘工業設計’正在中國家電業中蘇醒,它必將是未來家電業競爭的熱點。”小天鵝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李宏這樣評價。
理念:工業設計帶來什么?
“海爾空調的獲獎其實帶給家電行業的啟示很簡單,就是在國際化戰略中,只有自主創新才有更長遠的發展,才能贏得市場。”海爾集團有關負責人說。據介紹,海爾這款空調產品“徹底解決了空調行業中超薄與高效不能共存的世界難題”,它的成功顯示出,工業設計絕不僅僅是“外觀設計”,而是融合了品牌、結構、材料、顏色、控制、文化等多種因素在內的核心研發手段。他強調說:“從跨國公司的經驗中可以看出,品牌在市場中被信賴和被熟悉的過程,其實是企業的工業設計在市場中被消費者認同和青睞的過程,因此,工業設計將是企業國際化道路上打造自有品牌的重要砝碼。”
對此,很多業內人士抱有類似的想法。四川長虹工業設計中心主任莫文偉表示,在面臨著嚴峻的國際化競爭的情況下,中國企業暫時在核心技術、資金方面還不能同那些跨國公司相比,但是,工業設計屬于創意產業,它帶有很強的主觀性,只要策略得當,中國企業完全可以在這方面與外國公司一比高下——在核心技術以及各種資源有限的情況下,工業設計是國內企業參與國際化競爭的重要突破口。
李宏則提出,中國市場目前發展迅速,消費者的觀念提升很快,外觀已經不能完全滿足消費者的需求,而功能的完備、操控的方便等多方面因素都成為消費者需求的熱點。因此,工業設計在現階段,是在市場中實現綜合品牌價值的關鍵手段。志高空調技術總監丁曉江也認為,在家電產品越來越同質化的今天,包括外觀、結構在內的時尚化工業設計就成為突顯企業品牌特色的重要途徑,這是市場競爭到這一階段而導致的變化。
美菱股份有限公司工業設計室主任鄭榮豐表達了這樣的觀點:當下,伴隨生活條件的改善,人們生活品位和審美能力的提高,消費者對產品的需求已從數量、價格、功能等低層次消費轉到品質、品位、品牌的高層次消費;冰洗產品企業之間的競爭愈演愈烈,已經更多地表現在滿足消費者實用需求和審美需求的能力上。這決定了產品的設計要不斷地花樣翻新,于是,工業設計越來越成為企業競爭的重要籌碼。
對于結構相對簡單、技術門檻并不高的小家電來說,工業設計更是企業立足的根本所在。燦坤集團工業設計中心經理劉大琪介紹說,燦坤多年來的發展之中,工業設計重在創造品牌的商業價值,同時能帶動企業的利潤增長。其實,無論是小家電還是傳統大家電,工業設計都是參與競爭的重要手段,通過它可以體現企業的品牌文化、產品風格,并能在長期的積累中為企業贏得品牌美譽度。
“事實上,在一個完美的工業設計體系中,工業設計要覆蓋產品的整個生命周期。有的企業往往正在研究的,是兩三年以后才投放市場的產品設計。精雕細琢下的產品設計不僅能夠極為準確地切入市場,還能為企業帶來很好的利潤和品牌信譽。”清華美術學院黨委副書記魯曉波總結道。
現狀:朦朧的覺醒
然而,我們不得不遺憾地承認,在目前的中國家電業,企業核心決策層能夠深刻理解工業設計重要性的還太少。家電業經歷了長達20年的高速發展,對工業設計卻沒有形成應有的積淀。
“其實家電行業是中國最早引入工業設計概念的產業,早在20多年前就有一大批專門從事設計工作的工程師投身到家電行業。可是其后很多年,巨大的市場需求刺激著中國家電企業在以‘產品、市場’為核心的規模化戰略下快速發展,工業設計則很少有人重視了。”TCL工業設計公司副總經理李勁遺憾地感慨道。
對此,新飛電器工業設計室主任牛九勝感觸很深,他說:“新飛早在1990年就明晰了工業設計的重要性,同時引進了兩名專業的工業設計師,其中就有我。應該說,在這方面的起步非常早,但是后來企業的發展戰略以制造為主,市場部門成為核心力量,工業設計室的規模很長時間都沒有擴大,設備也一直比較落后。直到2000年前后,集團開始逐漸重視工業設計,并意識到應該去國外看看,了解了解先進理念,對我們的態度也好轉了許多。”據悉,新飛目前工業設計人員已經達到10人,對外合作也在逐漸增多。
鄭榮豐也介紹說,以前美菱公司對工業設計不夠重視,工業設計處于單干、零散的小作坊狀態,但如今成立了工業設計中心,這項工作將走上正軌,開始發揮它的功效。
20余年來,中國家電企業大多走著相同的路徑,工業設計在整個行業長期“跑步前進”中被嚴重的忽略。臺灣浩漢設計公司總經理陳文龍說:“1997年我來中國內地座談、演講的時候,內地的企業家們對工業設計表現出來的是冷漠,甚至缺乏基本的認識。”
然而,隨著近年來家電業市場環境的變化,“規模化、價格戰”已經難以支撐一個品牌產品的市場需求。家電產品同質化愈發嚴重,在這種情況下,“工業設計”正在漸漸為家電人士所關注。
長虹的莫文偉對記者說,長虹工業設計中心成立三年來,規模已經發展到40多人。目前,董事長趙勇已經為長虹制定了工業設計的具體目標:在短期內其工業設計水平要達到消費電子產品領域的國內前茅;3~5年內要在全球有一定的影響力。為此,長虹將在企業投入以及配套設施、零配件的改造方面進行一系列的整合,以更有效地促進工業設計部門發展。鄭榮豐也表示,長虹與美菱聯手后,美菱將步入新的發展時期,為此公司加大了設計創新的投入與開發力度,成立工業設計室正是發展所需。
采訪中,記者還了解到其他一些企業在工業設計領域的變化。小天鵝的李宏說,目前小天鵝集團直接從事洗衣機設計的工業設計部門有10余人,小天鵝產品此前幾乎全部是自己研發,但現在小天鵝已經考慮在工業設計方面引入戰略合作伙伴,進行更加深入、長期的設計研發合作。美的空調工業設計主管謝芬表示,最近一年來,已經可以越來越明顯地感覺到決策層對于工業設計的重視,雖然目前工業設計主要來自于專業設計公司的方案,但獨立的設計中心已經在規劃中。康佳冰箱市場總監呂劍也稱,雖然康佳集團目前派了5人的設計團隊,支持冰箱產品的研發,但康佳冰箱仍打算成立獨立的工業設計室。
東菱凱琴董事長助理潘衛東對記者說,鑒于小家電產品在工業設計上的重要性,目前東菱正與法國一家工業設計公司商談戰略協作的事宜,并將導入“法式西電”概念。而格力集團已經正式決定將在不久之后開始建設新的廠房大樓,據說,新樓將專門用來支持家電產品的工業設計。記者還了解到,目前擁有60余人工業設計團隊的美的日用電器集團,正在醞釀在每個下屬產品單位設置獨立的工業設計部門。李勁則表示,TCL小家電為目前規模達26人的工業設計公司提供了巨大的經費支持,不僅如此,包括中山市政府也對工業設計工作做出了政策支持。
“工業設計行業在國內家電乃至其他領域正進入到一個前所未有的發展時期。”鄭榮豐感慨道。
發展之路并不平坦
然而,正如上海指南設計公司總經理周佚所言,目前中國不少家電企業已經意識到工業設計的重要性,但具體如何去操作,如何去改變多年來對工業設計的態度,還沒有幾個企業能夠想清楚。在工業設計普遍受到重視的今天,只能說工業設計在家電業,還處于起步階段。
記者多方采訪中可以很明顯地感覺到,目前中國家電業在工業設計領域中存在諸多問題。首先,國內更多的企業對工業設計還只是關注,并沒有摸索到成熟的模式,在工業設計的發展方式上顯得非常凌亂。這顯然同20余年來中國家電行業發展過快、競爭過于激烈,從而導致企業在工業設計領域缺乏應有的積淀有關。此外,同成熟運作的跨國公司相比,國內家電企業核心決策層對工業設計的重視不夠,工業設計的話語權還很小,這直接導致了很多企業對工業設計存在認識上的錯位。
業內人士一致表示,目前國內超過90%的家電企業仍然認為工業設計就等于外觀。對此,TCL的李勁對記者說:“這在很大程度上令工業設計發展誤入歧途,也導致了專業設計公司同制造商之間的價值觀錯位。”
而受限于多數企業對工業設計的理解和要求有失偏頗,中國本土的專業設計公司水平還亟待提高。據了解,同成熟的跨國公司相比,多數國內家電企業對工業設計的工作價值認識不足,在資金和開發時間方面都有很大局限——多數國內家電企業在產品前期開發階段,幾乎沒有同設計公司充分溝通,只是粗淺地提出產品要求,至于應該重點討論的產品定位問題也少有提及。
李勁介紹說:“國內企業一般都是要求設計公司在短期內提交外觀方案,在此之前幾乎不聞不問,即使有溝通也很淺薄。”廣東某日用電器集團高管也表示:“制造公司只拿出10萬元支付設計費,和拿出100萬元來支付設計費,所帶來的效果是完全不一樣的。對工業設計的價值判斷,國內很多公司選擇前者。”
同時,由于客戶資源有限,專業設計公司也處在價格戰的漩渦中,這極大地削弱了專業公司的發展空間,在客觀上對制造商的工業設計發展產生了消極作用。
除此之外,多數中國家電企業還存在對工業設計其他方面的觀念偏差。為了規避風險或者追求風尚,多數企業仍然將設計定位在與市場同步或跟風。然而,工業設計的正確理念恰恰是,應該在產品投放市場前數月就開始為市場的變化做準備——企業是否能從戰略角度將觀念及時糾正,也將影響到工業設計的水平發展。
值得一提的是,“知識產權”本應是工業設計所能產出的重要成果,但在采訪中,許多行業專家對此卻提出了擔憂——中國在制度上缺少對企業前期研發成果的保護,諸如產品前期的分割設計等“軟性設計”,沒有相應的標準保護或衡量,這不僅打擊了工業設計師的積極性,同時也令企業對有可能存在的知識產權流失感到無奈。
此外,中國家電行業已經進入到“微利時代”,在利潤率相對偏低的情況下,企業各方面的運營費用都在壓縮,其中自然包括本就投入不大的技術研發領域。而工業設計的種種要素決定了若想有成,就需要大規模地投入。因此,正在對工業設計進行改進、投入資源的中國家電企業,能否在低利潤下繼續保持熱情也有待考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