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溫恒濕空調方案(恒溫恒濕空調怎么選型))
在考慮恒溫空調系統設計時,不僅要選擇幾臺恒溫恒濕機放置在空調環境中,還要仔細分析空調室內冷熱負荷的變化的規律、空調室內的環境溫濕度基礎和高精度要求,然后選擇合適的空氣處理建議。
當室內溫度基數為23~28℃時,精度為2℃;當室內濕度基數為50~60%相對濕度,精度為10%相對濕度時,可采用集中式全空氣系統。空氣處理原理圖如圖1所示。夏季的溫度和濕度是通過控制冷凝水電動雙通閥來實現的。將室內溫濕度信號與溫度值對比后,根據濕度溫度優先或偏差值大小優先控制表冷器出水電動雙通閥的開度,使新風和回風經表冷器冷卻除濕后達到施工所需的機器露點,再送入空調環境,使室內空氣溫度和濕度保持在規定范圍內。
冬季:新風和回風混合加熱加濕后送入室內。室溫信號與報警值對比后,偏差值用于控制供暖系統電動雙通閥的開啟,調節供暖量,使室內環境溫度在限定范圍內。濕度信號與設定值比較后,通過偏差值控制加濕器的濕度,使室內空氣濕度在限定范圍內。當水的加熱溫度不高(不超過65℃)時,水溫過高,表面冷卻器容易結垢。
當室溫基數為23~26℃時,精度為1℃;當相對室內溫度基數為50~60%RH,精度為5%RH時,由于室內溫度和溫度要求的精度范圍較小,夏季僅通過控制冷卻水系統電動二通閥的開度很難達到溫濕度控制的精度范圍。因此,室內溫度和濕度必須分開控制。
夏季通過調節發熱元件的發熱量來實現房間的溫度,通過調節冷卻水系統的電動雙向閥門來實現空氣的濕度。在這里增加二次回風過程,可能會造成過多的冷熱能量抵消,節省一些能源。通過以上兩個實例,筆者意在強調,由于空調房間對溫濕度的精度要求不同,應采用不同的空氣處理方法。由于空調房間的溫濕度基礎不同,應采用不同的空氣處理方法。室內溫濕度可以通過盤管實現,但由于室內露點溫度不同,需要使用不同的除濕除濕設備來調節室內濕度。
回風混合后,機器露點冷卻除濕后的絕對露點溫度必須低于室內空氣露點對應的絕對露點溫度,才有可能承受室內濕負荷。常規冷凍水泵的回水溫度為7℃,而經表冷器冷卻除濕后的出風口干球整體溫度比冷凍水系統高3.5~4℃左右。表面冷卻器提供的冷卻能力應大于或等于空氣處理過程所所需的冷卻能力,表面冷卻器的干球溫度效率和接觸系數必須大于或等于空氣處理步驟。還應考慮水分解吸系數的影響。因此,常規7℃冷凍水系統供應的表冷器降溫除濕的空氣處理建議,不適用于露點溫度環境低于12℃的空調系統。室內露點溫度溫度在4℃到12℃之間;專用空調可以采用冷凍除濕機。當室內溫度露點溫度低于4℃時,制冷加濕器的除濕效率會降低,機組除霜時間較長。此時可采用低露點油霧過濾器,綜合應用冷凍除濕和氯化鋰旋轉除濕技術:初效、中效次效后,新風經壓縮機冷卻除濕至露點溫度6℃~8℃,再經氯化鋰旋轉加濕器除濕,使空氣露點降至-10℃。對于露點較低的空氣,可通過二次表面冷卻器和氯化鋰旋轉式工業除濕機除濕,將空氣露點溫度降至-20℃。氯化鋰轉輪除濕機可以通過設置旁路控制來調節機組的除濕能力,即控制轉輪的除濕風量或控制再生溫度。
空氣除濕裝置性能提升,冷凍法和旋轉活性炭吸附法適用于各種恒濕空調系統。由于這兩種方法除濕能力的調節精度都很高,所以必須將旋轉活性炭吸附法與冷凍法結合起來進行除濕。由于轉輪生物法能耗高,應減少通過轉輪除濕機的風量。
室內相對濕度是通過控制轉輪除濕機的除濕能力來實現的,室內溫度是通過控制與后表面冷卻器連接的冷凍水泵的電動雙通閥來實現的。
空氣加濕器具有干蒸汽加濕、電動加濕器(電熱式、電極式)、PTC蒸汽發生器、加壓噴霧加濕、軸向加濕、壓電加濕、濕面制冷使用加濕器等功能。設計參數時,需要注意焓濕圖上的增濕過程的變化,無論是近似等焓過程還是近似等溫過程。當新鮮空氣比例較大時,等焓加濕所需的熱量應較高。
一定檢測能力的溫度和溫度要求為:23±1℃,50±5%RH。設置恒溫恒濕機,保持室內溫濕度可控。夏季室內溫度18℃,空氣濕度達70%RH。原因:研究室散熱散濕量小,主要的制冷量和濕度負荷是維修結構的制冷量和新風的制冷量和濕度負荷。在潮濕的天氣和陽光明媚的夏天,溫度不高,日照不強,但濕度高。恒溫恒濕空調根據壓力信號增加制冷,提高除濕能力,而電熱管的調溫能力太小,無法維持室內溫度。這種情況更適合上述第二種空調方案:采用基于網絡的全空氣系統,利用二次回風來降低回灌能耗。
房間專用恒溫恒濕機,氣流分布是向下送風。新風經循環水泵式新風換氣機處理后送入室內??照{系統投入使用后不久,空調冷凝水被恒濕恒濕外風扇吹入空調系統。找出原因:國內外設計習慣不同。機房空調制冷量的特點是:機房內設備溫度太小,基本沒有散濕,顯熱負荷是主要負荷。因此,機房內的專用恒溫恒濕機是根據風量和小焓差來設計的。歐美設計習慣是空調溫度機在干燥條件下運行,室內濕負荷由凈化器承擔。新鮮空氣冷卻除濕后,露點溫度低于室內狀態點。
鑒于此,恒濕空調系統的設計要根據室內溫濕度的控制和熱濕負荷的變化具體分析,選擇合理的空氣處理意見。本文不涉及空調的氣流組織和動力系統,對空氣處理程序提出了一些簡單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