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用于空氣凈化器的除濕結構的制作方法)
本發明涉及空氣凈化器領域,具體涉及一種用于空氣凈化器的除濕結構。
背景技術:
專利號為.2的中國發明專利公開了一種水循環廢氣凈化機,其通過風葉將空氣中夾雜的水分打落以達到除濕的效果。由于空氣之前經噴淋除塵,因此空氣中水分含量較高,上述專利僅靠風葉來除濕,無法將空氣中的水分徹底清除,除濕效果不佳。
技術實現要素:
綜上所述,為克服現有技術的不足,本發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用于空氣凈化器的除濕結構。
本發明解決上述技術問題的技術方案如下:一種用于空氣凈化器的除濕結構,包括機殼、噴淋除塵段、除濕段和水箱;所述水箱處于所述機殼內的下部,其內部儲備有一定水位高度的水體;所述噴淋除塵段和所述除濕段并排固定在所述機殼內對應所述水箱頂部的位置處;所述機殼上端面對應所述噴淋除塵段頂部的位置處設有進氣口,所述除濕段的頂部設有出氣口;所述噴淋除塵段內部設有通過所述水箱內的水體對從所述進氣口進入的空氣進行噴霧除塵的噴頭;所述噴淋除塵段和所述除濕段的底部連通以使從所述進氣口進入的空氣先在所述噴淋除塵段內除塵后再于所述除濕段內去除水分,進而得到潔凈干燥的空氣并從所述出氣口排出;在所述除濕段內設有使夾著水分的空氣貼著所述除濕段的內壁螺旋向上流動的空氣導向裝置;在所述出氣口處設有二次除濕裝置。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空氣貼著除濕段內壁螺旋向上流動,其與除濕段內壁接觸時間長且接觸面積大,因此可以最大化使空氣中的水分附在內壁上并下流完成一次除濕,并且一次除濕后還有二次除濕,最終能將空氣中的水分徹底清除,極大提高除濕效果。
在上述技術方案的基礎上,本發明還可以做如下改進:
進一步,所述除濕段的上部為圓筒結構;所述空氣導向裝置固定在所述除濕段圓筒結構的底部,所述出氣口設置在所述除濕段圓筒結構的頂部;所述空氣導向裝置為由多個扇形葉片組成的風扇結構,每一所述葉片朝一個方向與水平面成一定夾角傾斜設置以使空氣貼著述除濕段得到內壁螺旋向上流動。
進一步,每一所述葉片與水平面成45°夾角設置。
采用上述進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在葉片的作用下使空氣貼著除濕段內壁螺旋向上流動。
進一步,所述二次除濕裝置包括殼體和多面鏤空除濕球;所述殼體為與所述出氣口相匹配的空心圓柱結構,其固定在所述出氣口內;所述殼體上下兩個端面上均勻設有若干個氣孔;所述多面鏤空除濕球設有多個,其可轉動的填充在所述殼體的內部,并且所述多面鏤空除濕球為內部鏤空且側壁具有多個開口的結構以在空氣的驅動下轉動進而粘連除去空氣夾帶的水分。
進一步,所述多面鏤空除濕球在所述殼體的內部上下填充有多層。
進一步,所述多面鏤空除濕球包括圓環塊和除濕片;所述圓環塊有三個,其包括一個大圓環和兩個小圓環;兩個所述小圓環分別對稱處于所述大圓環的兩側;每一個所述多面鏤空除濕球包括多個所述除濕片,每一所述除濕片的一端連接其中一個小圓環,其另一端經所述大圓環后連接到另外一個小圓環塊上,并且相鄰兩個所述除濕片之間留有空隙進而與所述大圓環和所述小圓環形成側壁有多個開口且鏤空的球體結構。
進一步,所述除濕片為圓弧側朝外設置的半圓片狀結構。
采用上述進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夾雜水分的空氣從開口穿過除濕球,其碰到球壁時水分粘連在圓環塊或除濕片的表面,圓環塊和除濕片使得除濕球形成鏤空多面形狀,增加了氣體充分除濕球的接觸面積,除濕球從而可以粘連空氣中更多的水分。
進一步,在所述水箱內設有向所述噴頭提供水體的水泵。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明的整體結構示意圖;
圖2為除濕段上部的結構示意圖;
圖3為除濕球的結構示意圖。
附圖中,各標號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1、機殼,2、噴淋除塵段,3、除濕段,4、水箱,5、進氣口,6、出氣口,7、噴頭,8、葉片,9、殼體,10、多面鏤空除濕球,11、氣孔,12、除濕片,13、大圓環,14、小圓環,15、水泵。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對本發明的原理和特征進行描述,所舉實例只用于解釋本發明,并非用于限定本發明的范圍。
如圖1所示,一種用于空氣凈化器的除濕結構,包括機殼1、噴淋除塵段2、除濕段3和水箱4。所述水箱4處于所述機殼1內的下部,其內部儲備有一定水位高度的水體。所述噴淋除塵段2和所述除濕段3并排固定在所述機殼1內對應所述水箱4頂部的位置處。所述機殼1上端面對應所述噴淋除塵段2頂部的位置處設有進氣口5,所述除濕段3的頂部設有出氣口6。所述噴淋除塵段內部設有通過所述水箱4內的水體對從所述進氣口5進入的空氣進行噴霧除塵的噴頭7,在所述水箱4內設有向所述噴頭7提供水體的水泵15。所述噴淋除塵段2和所述除濕段3的底部連通以使從所述進氣口5進入的空氣先在所述噴淋除塵段2內除塵后再于所述除濕段3內去除水分,進而得到潔凈干燥的空氣并從所述出氣口6排出。在所述除濕段3內設有使夾著水分的空氣貼著所述除濕段3的內壁螺旋向上流動的空氣導向裝置;在所述出氣口6處設有二次除濕裝置。
如圖2所示,所述除濕段3的上部為圓筒結構。所述空氣導向裝置固定在所述除濕段3圓筒結構的底部,所述出氣口6設置在所述除濕段3圓筒結構的頂部。所述空氣導向裝置為由多個扇形葉片8組成的風扇結構,每一所述葉片8朝一個方向與水平面成一定夾角傾斜設置以使空氣貼著述除濕段3得到內壁螺旋向上流動。每一所述葉片8與水平面成45°夾角設置。所述二次除濕裝置包括殼體9和除濕球10。所述殼體9為與所述出氣口6相匹配的空心圓柱結構,其固定在所述出氣口6內。所述殼體9上下兩個端面上均勻設有若干個氣孔11。所述多面鏤空除濕球10設有多個,其在所述殼體9的內部上下填充有多層。所述多面鏤空除濕球10可轉動的填充在所述殼體9的內部,并且所述多面鏤空除濕球10為內部鏤空且側壁具有多個開口的結構以在空氣的驅動下轉動進而粘連除去空氣夾帶的水分。
如圖3所示,所述多面鏤空除濕球10包括圓環塊和除濕片12。所述圓環塊有三個,其包括一個大圓環13和兩個小圓環14。兩個所述小圓環14分別對稱處于所述大圓環13的兩側。每一個所述多面鏤空除濕球10包括多個所述除濕片12,每一所述除濕片12的一端連接其中一個小圓環14,其另一端經所述大圓環13后連接到另外一個小圓環14塊上,并且相鄰兩個所述除濕片12之間留有空隙進而與所述大圓環13和所述小圓環14形成側壁有多個開口且鏤空的球體結構。所述除濕片12為圓弧側朝外設置的半圓片狀結構。
下面描述該水循環廢氣凈化機一個完整的工作過程:
空氣最開始從進氣口5進入噴淋除塵段2,在噴淋除塵段2內噴頭7噴射的水霧可以除去空氣中的灰塵顆粒等有害物質,進而變為干凈的濕空氣。干凈的濕空氣從噴淋除塵段2的底部向上進入除濕段3,在除濕段3內依次進行如下兩次除濕以得到干凈且干燥的空氣:
第一次除濕:首先干凈的濕空氣在空氣導向裝置即葉片8的導向作用下向上流動,由于葉片8與水平面成45°夾角設置,經葉片8導向的空氣可以貼著除濕段3的內壁螺旋向上流動,以使空氣中的水分附在除濕段3的內壁上,形成水珠并往下流,完成第一次除濕。空氣貼著除濕段3的內壁螺旋向上流動,其與除濕段3內壁接觸時間長且接觸面積大,因此可以最大化使空氣中的水分附在內壁上并下流完成一次除濕。
第二次除濕:經一次除濕后的空氣繼續于除濕段3內向上流動,在到達出口6處后,其經下方氣孔11進入二次除濕裝置的殼體9內。在殼體9內夾雜水分的空氣從側壁的開口穿過除濕球10,其碰到球壁時水分粘連在圓環塊或除濕片12的表面,圓環塊和除濕片12使得除濕球10形成鏤空多面形狀,增加了氣體充分除濕球的接觸面積,除濕球從而可以粘連空氣中更多的水分。
經上次兩次除濕后能將空氣中的水分徹底清除,極大提高除濕效果,最終得到干凈且干燥的空氣從上方氣孔11排出。
以上所述僅為本發明的較佳實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發明,凡在本發明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發明的保護范圍之內。